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The Story has not ended – Whatsapp messages of the Pro-Establishment Camp Leaked

In a failed attempt to delay the vote, a group of lawmakers from the pro-establishment camp walked out from the building right before the voting time of the electoral reform bill. In the few days after the incident, many of those lawmakers have admitted that the walkout was poorly coordinated, which caused a shocking embarrassment to both the Hong Kong and Central government. Today, Whatsapp messages of the pro-establishment camp right before the walkout leaked out, putting the 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Jasper Tsang Yok-Sing, in a difficult position.

Pro-democracy lawmakers, including Alan Leong Kah-Kit and Albert Chan Wai-Yip, doubted the impartiality of Tsang for his participation in the Whatsapp group. Jasper Tsang, in the Whatsapp conversation, described Albert Chan as a “thief”. Chan expressed discontents with the statement and demanded that Tsang should resign from the presidency.

In their open letter to Tsang, lawmakers from the pro-democracy camp demanded Tsang to strictly comply with his promise of political neutrality. They also demanded Tsang to apologize for his participation in the Whatsapp conversation, make suggestions on how to avoid making the same mistakes, and re-make his promise of political neutrality.

Tsang explained that his comment was “just a joke”, and he refused to resign. Even though Tsang emphasized that he did not,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Whatsapp conversation, breach the principle of neutrality, he apologized for his participation to both the pro-establishment and pro-democracy camps. People Power, a political party to which Albert Chan belongs, plans to initiate a motion of no confidence against Tsang. Alan Leong, the leader of the Civic Party, accepted the apology of Tsang, and commented that what is important now is to make sure that Tsang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political neutrality.

To the pro-establishment camp, the leak-out has shattered their confidence in further cooperation. James Tien, the Honorary Chairman of the Liberal Party, opined on his Facebook that the member who leaked the conversation was “unethical” (“沒有道義”).

In response to the leak-out, many pro-democracy lawmakers have joined Telegram,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a more secure counterpart to Whatsapp.

It is unsure who leaked the conversation out, but it is sure that the mutual trust among the pro-establishment lawmakers and between the pro-democracy and the pro-establishment camp is immensely challenged.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淺談道歉條例

引言

一直以來,政府部門即使犯錯也極不願意向公眾道歉,其中一個原因是擔心其道歉日後會於法庭上成為不利政府的證據。早於2013722日,前申訴專員黎年已提議政府研究訂立道歉條例,以鼓勵政府部門向受影響的市民道歉而不需擔心可能引致的法律責任。他表示,不少投訴人士均希望政府部門可向他們道歉,若果政府部門展示避免重蹈覆轍的決心,並衷心說一句「對不起」,往往可令受屈者釋懷。

日前,調解督導委員會發表《在香港制定道歉法例諮詢文件》,認為定明道歉的法律後果可促進各方和解爭議。在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家,已有《道歉法令》確保道歉不會成為呈堂證據。

道歉的法律責任

在現行法律中,道歉的定義和道歉所可能引致的相關法律責任並不清淅。在道歉所可能引致的法律責任方面,在上述諮詢文件中,委員會提到,不同事件的相關法律責任均由法院判斷。然而,道歉可能會被法院接納為證據,去推論道歉者須負上法院責任。再者,不少保險單的保險條款均禁止受保人承認過失,故受保人或會因為擔心保單失效的拒絕道歉。

現時,無論是普通法案例及學術界,都沒有一個對「道歉」的明確定議。在刑事案件中[1],純粹道歉和承認控罪往往引致截然不同的結果。在Lau Ka Yee Michael v HKSAR,被告人劉嘉兒被控性侵男童。在一次被告人和受害人的會面中:

'I asked both parties ..... to tell their side of the story. [The appellant] first of all pleaded to [the complainant] and asked him to forgive him, and he said that he knew it was wrong. He also mentioned that when he himself was small, he had also been sexually abused by somebody. The fourth matter was that he hoped that [the complainant] could stop the article from being published in the Apple Daily. These were the four main messages coming out of the mouth of [the appellant] that night.'

辯方認為上述道歉模稜兩可,不足以構成承認控罪。終審法院法官認為,首先,法院必須決定究竟在上述會面中,被告人是在承認控罪還是純粹表達歉意。在第52段,法院認為若果道歉有違道歉者的利益,其道歉足以構成承認控罪:In the case of crime, an apology will constitute an admission if it is a statement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the author of the statement.若果整宗案件唯一的有力證據是含糊其詞的承認控罪,被告的控罪會被撤消:Although an equivocal admission may be admitted in evidence, where a conviction is based on such an admission and there is no other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conviction, the conviction will be quashed

所以,在法律上,1) 道歉的定義並不清淅,2)在哪些情況下道歉可被法院接納為推斷責任的證據並不清楚。

其他國家經驗

目前,不少普通法國家,包括美國不少洲份,加拿大,英國,和澳洲均有設立類似的道歉法令,列明道歉不等如承認指控,以及道歉不能在民事案件成為呈堂證據,旨在鼓勵被投訴者道歉,平息爭議。相關法令沿於醫療事故爭議,然而,法令的適用性卻擴展至其他爭議。例如,英國的Compensation Act列明 An apology, an offer of treatment or other redress, shall not of itself amount to an admission of negligence or breach of statutory duty.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Apology Act則是 Despite any other Act or law, evidence of an apology made by or on behalf of a person in connection with any matter is not admissible in any civil proceeding,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 or arbitration as evidence of the fault or liability of any person in connection with that matter.

然而,各國的道歉法令有一個重大的分歧,就是究竟道歉應包含「全面道歉」(意即承認法律過失或責任的道歉,例如:「對不起,這是我的錯」),還是只包含「有限度道歉」(意即沒有承認法律過失或責任的道歉,例如:「對不起」)。關鍵是,若果道歉者在道歉時說了:「對不起,這是我的過失」,有關說話能否被法院接納成為證據,推論出道歉者的法律責任。委員會的諮詢文件認為「全面道歉」是大趨勢,而且「全面道歉者」會被視為懷有更高的歉意及道德,更有助於平息爭議,故建議道歉條例涵蓋「全面道歉」。當然,道歉的定義應否只包含「有限度道歉」仍需留待社會討論,事實上,在有道歉法令的國家,亦有律師認為相關法令應只涵蓋「有限度道歉」[2]

筆者認為,本港的道歉條例應在大部分情況下涵蓋「全面道歉」;然而,若果道歉者為政府,則只應涵蓋「有限度道歉」。首先,調解督導委員會其中一個職責為推動調解在香港的進一步發展,若果「全面道歉」更有效展示道歉者的歉意和道德,從而有助平息爭議,涵蓋全面道歉可更有效達至立法原意。另外,不少道歉者均沒有足夠法律知識理解在相關事故中的法律責任,他們的「全面道歉」可能是基於自身的道德情操,或欲息事寧人的想法,或只是衝口而出,若道歉條例只適用於「有限度道歉」,可能對不少道歉者造成不公。然而,政府是執行本港法律的機構,本身亦有律政司提供法律意見,以上論點並不適用於政府。再者,若政府在道歉中承認責任,但在法庭上卻否認責任,此舉亦並非一個負責任政府所應做的事。

道歉的法律與政治考量

誠如委員會的諮詢文件所指出,道歉有助受害者回從平衡,並在社會上具有道德和教育等作用。再者,道歉有助減輕受害者的焦慮及憤怒等負面情緒,對解決爭議有一定幫助。

然而,道歉與否的考慮往往不只是法律及道德上的考慮。兩年前,黎年已表示不少政府部門拒絕道歉是基於自身形象的考慮[3]。再者,公營機構動輒道歉會有損員工士氣。在政治上,相關公營機構會否道歉還取決於「話事人」的取態,近年警隊屢次拒絕道歉便是一例。社會上,不少人仍認為道歉是懦弱,理虧,和「跪低」的表現。如此種種,都是要求政府道歉的阻礙。

由是觀之,道歉與否並非單單是法律問題 除了道歉可能引起的法律責任,政府在道歉是還會考慮到自身形象和良好管治等因素,還會取決於部門負責人對道歉的取態。道歉條例,即使落實,也只是消除了道歉的一道法律障礙,但除去其政治及社會障礙則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道歉條例的作用,還看立法後政府及市民是否真的有效利用適當道歉,平息爭議。

(文章亦刊於 香港獨立媒體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5395)






[1] 註:諮詢文件認為本港的道歉條例不應適用於刑事案件;筆者引用此案例旨在說明單純的道歉和承認責任並非涇渭分明,但兩者所可能引致的法律責任卻十分不同。
[2] http://www.dooleylucenti.ca/the-apology-act-is-ridiculous-i-am-sorry-to-say/
[3] http://news.tvb.com/programmes/behindtheheadlines/54e353f06db28c500a000000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從家教補習看中學英語教育

今年是筆者從事家教補習的第8年,從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中,看到現今學生(及家長)在學習英語方面有些共同點。

勤於背誦,疏於溝通

同學A能把”undoubtedly”的同/近義詞倒誦如流,每次作文都能寫出”doubtless”, “indisputably”, “no doubt”等詞語;他亦把Good Happy的近義詞也記熟了,可在文章和說話考試中交替使用,務求老師會給他一個更高的分數。然而,他的寫作和說話一直在中低分水平徘徊 明明他已經很努力了,為何就拿不到高分?筆者認為,不少學生在學習語言方面都誤以為多用近義詞和不同的詞語就是好,卻忽略了不同詞彙在不同語境的適切性,以致用詞生硬、略欠自然。

相反地,同學B沒有刻意背誦詞彙,而是每天都看英文電視劇和英文電影,並堅持只看英文字幕,減低對中文字幕的倚懶。看她的文章,流暢自然,簡單直接;在說話練習時,她亦能自然地把意念表達出來。然而,不少英文老師也曾提點過她,她的寫作和說話雖然很不錯,但離5**5*還有一段距離。問題出在哪裹?就是她的文章過於簡單直接,不能”Stand out from the crowd”。這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情 她的英文水平明明不錯,已可以與Native speakers有效溝通,但在現今考試模式下,文章往往要出現亮點才能奪星。(亮點包括:一般同學不會用的詞彙、短語、慣用語、諺語、句式如倒裝句等。)

比較兩者,不難想像同學B付出的時間比同學A多很多,而同學B亦一直是我最欣賞的學生之一。然而,香港中學的英語教育卻一直忽略「溝通」,一直強調死記硬背和應試策略,不但令學生誤以為有捷徑可以學好外語,更會使不少類似同學B的學子心灰意冷。事實上,由小學開始,英語教育就強調文法至上,教師們花不少時間教授學生(不太有實際作用的)文法,如及物動詞與不及物動詞的分別等。筆者不是說學校完全不應該教授文法,但學校不必過份強調文法在溝通的作用。筆者不少初中學生的校內英文考試,文法就佔了Reading and Usage 卷的大部分分數。要知道,在對錯之上,語言更重要的功能是溝通;如果強調文法的對錯會影響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和使用英文溝通的信心,過份強調文法便是本末倒置。相似的問題,無獨有偶地出現在中學的英語說話課程。

DSE的說話考試看似強調溝通,但事實如此嗎?DSE英語說話考試分為2部分:Part A是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Part B是個人回應(Individual Response)Part A時間長,佔分重,是不少學生勤加操練的部分。然而,小組討論真的有效讓學生學習以英語與人溝通嗎?我的觀察是,學生會把重點放在數個表達和詞彙上,未能真正有效學習與人溝通。

例如,討論開始時總會有人說”Shall we start?”; 當你同意某個同學的觀點時你會說”I agree with you”; 當你不同意某個同學的觀點時你會說”I am afraid that I don’t agree with you”; 其他表達,如”I get your point”,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Why don’t we …”等重覆地充斥著每一次說話練習 不論是中中,英中,地區名校,還是程度較弱的學校,英文老師都會教授學生以上的表達方法。然而,相信曾與外國人共事的朋友都知道,在真實的對話中,出現以上對話的頻率其實沒那麼高。順帶一提,不少同學會衝口而出說出”In my opinion, I think …”,而不少老師也會強調這是錯誤的說法(語意重覆);然而,有時筆者會在想,有必要對這種一時口快,而且沒有影響溝通的講法這麼認真嗎?

現今考試導向的英語教學,讓學生把學習側重於背誦某類型單詞片語,忽略了語言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勤於學習英語溝通的同學,反而會因為風格太”Plain”,而不能奪星。

學習語言並不是應試技巧

每一位家長也會要求我多給予他們子女功課,仿佛只要多加操練,同學的英語成績便會有所提升。然而,筆者認為他們不太了解語言科目的獨特之處。學習數理科目,除了掌握好基本知識外,最重要就要操練題目,一方面學習更靈活運用數理公式,另一方面可以透過不斷練習,「做熟」不同類型的題目,考試便可更得心應手。然而,語言科目並不能像數理科目般操練 學習語文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每天學習,(短則)一兩年後才可見成效。

練習或許對初中學生學習文法有幫助,但對學習英語的其他方面,則作用不大。例如,寫作就不是單靠「操練」可以取得大進步 一個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取決於他的詞彙量、句式的多樣性、用詞是否適切、文氣是否切合語境、文章意念和組織結構等因素。學生如非已打好紥實的基本功,不管寫多少篇文章,也是徒然。即使是閱讀理解,做練習也不能解決學生詞彙量不足的問題,英語進步的關鍵還是積累。

所以,即使家長多番要求我給予孩子功課,我也會「左耳入,右耳出」- 我深信,在中六之前,同學們需要做的,是多讀、多看、多聽、多說,打好基本功,在中六時再慢慢磨練考試技巧。說到底,一隻只有1 lv的比卡超即使使出十萬伏特,也沒可能一招擊倒50lv的水箭龜 英語根底比考試技巧其實更重要。

(事實上,家教老師與學校老師不同,沒有「記缺點」和懲罰的權力,即使給予學生0分,也不會在任何成績表上顯示出來,不少同學「Hea」做補習功課,其實是浪費自己時間。)

結語


總的來說,筆者觀察到同學學習英文的障礙有數點:第一,過份著動背誦,未能把以背誦的字詞在溝通上應用出來;第二,過份強調文法和讀音的對錯,卻忘記了有效溝通就是擁有良好英語水平的表現;第三,誤把學習英文與操練考試技巧劃上等號,徒花時間操練;最後,其實說穿了,就是大部分學生都對學習英文沒有興趣。




(英國語文考生奪5**率不足1%;資料來源:http://www.hkeaa.edu.hk/DocLibrary/HKDSE/Exam_Report/Examination_Statistics/dseexamstat14_1.pdf)

(文章亦刊於 香港獨立媒體: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4577)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Couchsurfing – 梳化客經驗分享



Couchsurfing – 梳化客經驗分享

    “Stay with Locals and Make Travel Friends.”  Couchsurfing.org

    對於年青人來說,我們有的是時間,缺的是錢,所以,每次去旅行我都會想辦法把預算壓到最低。早前友人介紹嘗試Couchsurfing – 免費住在Locals 的家中,一方面可省下不少旅費,另一方面可以多了解當地文化。過去一年,我在費城、柏林、哥本哈根及布拉格等地成功找到了Hosts,為旅程增添了不少回憶。

Couchsurfing 危險嗎?要注意什麼?

    早前新聞報道說有女生在寄宿期間被強姦,又有旅客曾在Host的家中丟掉財物  Couchsurfing 危險嗎?

    其實,這取決於在揀選Hosts時是否小心。筆者在Couchsurfing初期就遇過一個「放飛機」的Host,需要「臨急臨忙」找旅店。每個Couchsurfing SurferHost都會有一個Profile,詳細程度因人而異;當然,用心經營自己的Profile絕對對成功找到Host/ Surfer有幫助!每次Couchsurfing經驗完結之後,網站也會提醒你give reference – positive, neutral, or negative. 所以,每個人的Profile 其實也會有多多少少Reference。選Host的第一步就是看看那位用戶的Positive reference多不多。除此之外,還有幾點要注意:

1)   女生找男HOST時,記謹仔細看看他以往Surfer的性別和評論  如果他以往所有Surfers 都是女生,而且她們的評論出現:His massage skill is awesome! 這樣 … 不必多說吧 
2)   第二,不妨留意一下Referee的國藉。不少用戶為了在一開始時增加自己找到Host/ Surfer的成功機會,都會找朋友為自己寫Positive Reference; 如果Reference 來自同一國家,那很大機會寫Reference 的人只是用戶的朋友,可信程度大大降低!
3)   仔細看Reference;這點雖然很浪費時間,但是,仔細看Comments 其實可以讓你審視Potential hosts/ surfers的性格特點,而且在寫Requests是也更輕易能寫到Personalized Request,增加成功找到「好人家」的機會。

    所以,Couchsurfing 其實只是一個把人連結起來的媒介,能否找到可信的Hosts為旅程增添意義,還要靠自己匠心獨運

Couchsurfing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當然是可以省下旅費;但曾經嘗試Couchsurfing的人都明白,除了錢之外,Couchsurfing更可以豐富梳化客的旅程!

    聽別人說故事

    其中一個Couchsurfing的好處就是有機會聆聽不同的人訴說著各自的故事。記得在費城時,Host和我分享他大學畢業後到歐洲旅行的經歷,還給了我不少有關歐遊的Tips…在布拉格的Host詳細向我解釋了為何捷克人特別強調自己是「中歐」,而不是「東歐」;在慕尼克的 Host夫婦向我分享了他們在意大利找Host的不快經歷,並勸我不要在意大利嘗試找Host;在斯德哥爾摩的Host(來自馬來西亞)向我解釋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和當中存在著的利益和矛盾。

    說自己的故事

    另一個值得回味的經歷就是可以對自己的經驗和看法與Host暢所欲言。記得在費城時,Host對中港台的關係和不同的特色很有興趣,不斷問了我很多問題;他第一條問我的問題就是:中港台三地的人很不同嗎?我立即就答:當然很不同!然後我們便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了三地的特色;令他費解的就是三地的語言:中台說的是Mandarin (陸:普通話;台:國語),而香港說的是Cantonese;但港台用Traditional Chinese,而中國內地則用Simplied Chinese…(而他作為「回禮」,告訴了我一些有關費城在美國歷史上的作用和大事件)

    布拉格的Host最有興趣的是香港的食物;我和友人在她家住兩晚,她提議第一個晚上由她煮一道地道菜給我們吃,而另一晚則由我和友人煮一道港式食物給她品嘗(其實我們兩個都不會煮菜,最後到Asian Market買了鼓油和麵就厚著面皮煮了一碟超難吃的鼓油王炒麵

Couchsurfing – 是旅店嗎?

    千萬不要把 Couchsurfing當成單單的旅店  it is a lot more than that! Couchsurfing是需要Surfer host 雙方的協調和commitment! 例如說,Couchsurfing不是完全不用付錢的  我到每個Host的家前都會先買一份小禮物示好。上文說到,有些Host可能會期待你會煮一味家鄉菜給她/他吃(買材料的費用當然是自己負責)。所以說,Couchsurfing不是純粹的免費住宿服務,它更強調的是把不同國家的人連結起來,讓不同的人可以互相認識。

     因為是住在別人家的關係,有些Host會不太放心他不在家的時候你在,所以回「家」的時間也會有所限制(這和Airbnb有點不同,我和朋友嘗試過的Airbnb不少都會把鎖匙交給客人,這也許是因為Airbnb是收費的關係吧!)

    所以,其實每個Host在㨂選Surfer時其實也會很小心看Request-ers的留言和Profile…有些Surfer只把別人的家當成旅店,成功機會減90%呢!我的建議是先把HostProfile仔細看一次,再Send他/她一個PersonalizedRequest。其實,有不少Host會在自己的Profile中隱藏了”Test”,測試Surfer有沒有把他的Profile看完:例如,有些Host會要求Request的標題有特定格式或出現特定的字(聽說這個方法可以為Host Screen走逾9成的Request)。



費城的Host問我喜歡看一個城市的什麼,我告訴他我喜歡看天際線,他介紹我一個免費的方法(還是絕佳的地點)看費城的天際線果然不錯呢!



小貓長牙,不繼咬我磨牙… (Host時要小心看清楚他有沒有寵物,還有他們是不是Smoker – 選擇適合自己的Host就好)


(文章亦刊於 輔仁媒體: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5/05/21/107182)